[心得] 夏目漱石《我是貓》
閱讀版本:中譯本。華成圖書出版。逍遙師父譯。
《我是貓》,夏目漱石最著名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以「貓」的第一人稱視角書寫,內容記
述著貓兒聽到的人類對談,以及貓兒心中的諷刺獨白。因此《我是貓》與其說是一部劇情
小說,毋寧更像是一部談話小說、思想小說。
一、鬆散的劇情篇章與深入的對白
《我是貓》的第一章是在報刊上發表,據說當時是以短篇小說的形式呈現。起先,夏目漱
石並沒有計畫將這個故事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因此,《我是貓》的篇章節構極其鬆散,沒
有什麼主線劇情,純粹是一隻貓兒記述牠的日常和所見所聞。
主角貓兒是一隻野貓,在野外誕生,倔強地賴在一戶人家,最後被主人「苦沙彌」所收留
。這戶人家從頭到尾也沒給貓兒取過一個名字,因此這隻貓兒自始至終都是一隻無名貓。
但這隻貓兒可一點也不平凡。牠聽得懂人話,看得懂人類的文字(從劇情看來,不只懂日
語,似乎還懂外語),甚至還能讀人類的心。只要他的毛皮輕滑過人的身體,他們的思緒
就能輕晰地映在貓兒心中。
貓兒的主人「苦沙彌」是一名教師,家中常有一幫風雅之士拜訪,這幫風趣之人談天漫無
目的,不著邊際,貓兒最喜歡這樣的時光,常常窩在一旁聆聽著這幫人的奇思異想,有時
也會在心裡吐槽著人類,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以「貓」作為諷喻者的有趣設計
說大道理誰都會,然而沒有人愛聽。然而大道理從一隻貓兒口中說出,就顯得格外有趣了
。其一,在《我是貓》一書中,那個年代,貓兒還沒有當今的崇高地位,就連主角貓兒在
主人家中也不甚受寵,一家人對牠都是放養的態度,偶爾心情好或心情不好的時候便會捉
弄這隻貓兒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下,這隻貓貓倒長成了詼諧諷刺,富有幽默感的個性。
其二,換位從貓兒的角度看待人類的行為,倒真能看到許多我們平常所不易思考的盲點。
比如,書中便有提到,人類為什麼要發明這五花八門眾多式的服飾?因為我若比你努力,
我卻同你穿著一樣的衣服褲子,那麼根本不能區別出你我的不同來。所以,人類積極地發
明各種花招,爭奇鬥豔,以能顯現出我更勝你一籌。人哪,是最討厭平等的。
三、對「個人主義」社會的諭示
在這個提倡「個人主義」的社會,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書中說:過去只有一個孔
子,因此孔子當得順風順水,誰都服他;然而現今社會恐怕有七、八十個孔子,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都很有道理,因此誰也不服氣誰的。
迷亭先生(苦沙彌的朋友之一)說:文學藝術,若無人欣賞,只會漸漸走向衰亡。藝術本
是為了觀眾而生,就算不是為了名氣、賺錢,只是為「闡述自己的理念」,那也是希望有
人能聽到自己的理念。然而現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根本不在乎他人主張什麼,而若
是沒有觀眾,那麼藝術走向衰亡是必然。
從前的家庭,一家口人幾個人擠在一個屋子裡,睡在同一個房間的地舖上,也都安穩的相
安無事。因為從前的人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主張就沒有稜角,沒有稜角就不會衝突,就
算有衝突,大多數人也就忍氣吞聲過日子。
現代人則是分居再分居,三代同堂,再演變成小家庭,再來夫妻即使在一個屋簷下也有擁
有自己的房間。個人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我們為何要忍讓?和則聚,不和則離,人與人彼
此的依賴大幅低,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這確實是高度發展國家普遍的社會現象。我不會說人類會因此走向滅亡,但確實可能由此
產生一個極限,那就是人類發展的極限。
四、結語
《我是貓》的結局以主角貓兒喝醉失足摔進水缸而溺死作為結局。
貓兒因為偷喝了主人的酒而失去平衡摔入水缸,一開始,牠還掙扎著想要逃出,後來卻突
然醒悟,這一切都是徒勞的,於是放手閉上眼睛,迎來平靜的解脫。
《我是貓》這部作品以諷喻了無數人類社會的現象,最後以「死」這個議題作為最後的結
局。
「死亡」是不少文學作品中都探討過的議題,那麼夏目漱石所描寫的死亡又是怎麼樣的?
我認為,書中雖然將死亡比喻作一種「解脫」,但事實上,夏目漱石筆下的死亡是寧和平
靜的,不帶一點人間的情緒色彩,也就是說,是中立的,具有超然的態度。
因為不了解,所以不妄斷,不發表意見,不任意批判擁抱死亡之人。
我想我在這最後一幕學到的不是「解脫」,而是「客觀中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110.2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3287229.A.2D9.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