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三達德的核心根源和具體實踐

看板 Confucianism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時間 2024-05-26 09:51:45
留言 0 ( 0推 0噓 0→ )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 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 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 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 ,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 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 矣。(〈中庸‧第二十章〉)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孔子用好學、力行 、知恥來詮釋知、仁、勇,為什麼說「近乎」(接近)而不直接說好 學就是仁呢?好學、力行、知恥和知、仁、勇的關係為何?知仁勇是 「天下之達德」,一方面是上天賦予人的本性,另一方面要通過工夫 修養才能夠逐步開顯;修養則要在人際關係的具體情境(君臣、父子 、夫婦、昆弟、朋友)當中落實。但光是這樣說,恐怕還是略嫌抽象 ,如何才能夠在當下就做到知仁勇?孔子列舉好學、力行、知恥,這 三種心態和行動即使一般人沒有特殊的修養,日常生活當中也隨時可 以見到三者的展現:人多少都有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想要探究了解 (好學);多少會相互幫助(力行);做了不道德的事,也多少會感 到慚愧(知恥)。可見人之性善,不修養也會隨時顯露,只是程度不 足,容易流失變質而已,所以說「近乎」而不直接等同。孔子舉出好 學、力行、知恥三件事,對一般人來說當然是更加親切而容易體會, 同時也是勉勵人,在三者呈現的時候要把握時機,努力培養擴充,知 仁勇也就不難達到了。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是指通過知仁勇三達德來實踐 五種人倫關係(五達道)。「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 者一也」,這「一」就是〈中庸〉的核心思想「誠」,誠是真實無妄 之意,知仁勇三種德性都必須是真實的才有意義。下文區分「生知安 行」、「學知利行」、「困知勉行」三種人,是從做修養工夫的難易 程度著眼。生知安行之人,氣質、欲望的障蔽較少,做工夫較不費力 ;困知勉行之人,氣質、欲望的障蔽較多,做工夫較為艱難。但不管 是哪一種人,「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誠」是 一貫的原則,只要拿出真心誠意去做,都可以達到圓滿和諧的境界。 知仁勇是內在本質,知、行是實踐知仁勇的方法,〈中庸〉雖然分說 知行,但知行不是截然二分的,知不是客觀中性的認知或知識,而是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從心靈明覺說知,從明覺引發的行動說行,知 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 〈中庸〉這兩段也涉及內聖和外王的關係,廣義的外王包含家庭 倫理(事親)和政治倫理(治人)兩方面,都是以內聖(修身)為基 礎,所以說「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 天下國家矣」。但內聖和外王是交互為一體的,可以說身修而後家齊 ,也可以說「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在關懷照顧家人、親人的過 程當中,完成自身生命的意義。 -- 因工作忙碌,有問題請上個人網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knuyangwen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26.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716688308.A.766.html

最新文章

[創作] 我們的目的良善
poem icegino
2024-11-21 23:37:10
[求書] 主角有寵物小說
cfantasy subduer
2024-11-21 23:37:08
[中學] 求救104會考題
math xanping
2024-11-21 23:08:40
[耍冷] 暖暖包
joke jack3651
2024-11-21 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