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聖人、君子與普通人的異同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中庸‧第二
十章〉)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
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中庸‧
第十二章〉)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論語‧公冶長》)
〈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仁義禮和智仁勇,背後一貫的精神都是「誠」。在《論語》當中用
「忠信」來表示,忠是對自己誠實,信是對別人誠實,無論是對自己
或別人,都要符合良心、真心。這良心、真心是人人都有的,所以說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十室之邑是指十戶的普通人家,夫婦是
匹夫匹婦,也就是一般人。就內在的良心、性善來說,聖人和一般人
並無不同,都有行道的意願和能力。
天命之謂性,良心或「誠」既是人道也是天道,但天道本來是善
,無所謂修養的問題;落到人間則會遇到複雜的狀況,除了心靈還有
身體。修養得好,身體可以成為行道的管道、憑藉,讓原本無聲無臭
的心靈價值落實呈現,有豐富的內涵,變得具體生動,煥發出鮮明的
色彩。修養得不好,身體反而會成為行道的阻礙。因此整部〈中庸〉
大抵都是在講如何修道,重點在「擇善固執」的人道、「誠之」之道。
聖人和一般人相同之處在於人性的本質內涵,但也有不同之處。
聖人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君子則要「擇善而固執
之」,選擇正確的觀念和行為,並且努力堅持;一般人甚至要花百倍
、千倍的力氣,所謂「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才能夠
讓道德價值充分呈現,「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不同之處不在良
心善性,就良心善性來說,一般人同樣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不修養也會偶然呈現。但要做到「從容中道」,自然而無任何勉強,
如同孔子「從心所欲不踰矩」,則必須經過長期修養,將阻礙道德實
踐的私欲一一去除才行。
且孔子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孔子並不自居為聖人,即
使是聖人也同樣要吃飯睡覺,遇到不懂的事情也要請教別人(如「子
入太廟,每事問」),並不是全知全能。聖人和天道相同之處在於「
誠」的充分實現,將身心、心物兩端融貫為一體;但孔子仍然是一個
真實、平凡的人,就實際上做工夫來說,「擇善固執」、「學問思辨
行」聖人和君子並無不同。就效法天道來說,「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永遠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
因工作忙碌,有問題請上個人網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knuyangwen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26.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716688596.A.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