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來了,實現我幾個小時前在前面推文說的,
我們來談談東寶怪獸電影 哥吉拉大戰機械哥吉拉...
啊不是,是吳聰敏老師的新書 台灣經濟四百年。
我這裡只談書中說明電子業/台積電的部分,基於
1. 我下午能分給這本書的時間不到半小時,無法全部看完。
2. 電子業/台積電的發展史離我們太近了,也是熱門話題,容易查證。
---
我們從批駁簡單的開始。
有板友在前面推文中,引用路人網友的看法(FB?) (宣稱引用該書),
我猜這位FB(?)網友顯然認為飛利浦在台積電創業時,出資27.5%,飛利浦好棒棒喔~
https://i.imgur.com/yPw9WeO.jpg
其實吳老師是這樣寫的
https://i.imgur.com/9zPlEd1.jpg
吳老師平鋪直敘,並未特別吹捧飛利浦的投資遠見。
當然,讀者要怎麼解讀是讀者的自由,
只是我不明白,如果這位網友要如此感動於出資27.5%的飛利浦,
那怎麼不感動於出資48.3%的ROC政府?而且在同一行耶?
小結論:
當有人說他有看書的時候,不表示他的解讀一定是正確的,我們一切以原件為優先。
(這句評論也適用於我本人,歡迎諸君自行前往書店翻閱吳老師新書)
---
對於電子業/台積電的成功,吳老師的解釋"似乎"可分成兩點
(真的抱歉,我只能說"似乎",因為在店員面前,我實在不好意思把每一頁都拍下來...)
(只能先看個大概 >O<)
一,不知道,連當事人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成功,反正跟傳說中的早餐店決議沒啥關係。
https://i.imgur.com/BVIzABy.jpg
吳老師在這裡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標準來給決策者打分數,
把上圖給原則化/一般化後,或可改寫成這樣:
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決策者打高分,或著說 某事是某決策者的功勞,則須滿足下列兩點
A.不得有失敗紀錄,否則他只是運氣好而已。
B.決策當下必須已經充分預見未來發展,否則他只是運氣好而已。
各位,這標準是現實世界的一般原則嗎? 跟諸君介紹兩點
a.
https://reurl.cc/mlyMnj
: 創業投資特性
: 成功率一般不到20%...
: 創業投資之所以鐘情於高新技術,是因為高新技術能夠創造超額利潤...
: 一旦投資成功,其回報率有時高達10倍以上...
b. 星際大戰這系列電影大家都聽過吧?說不定還是影迷?
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67600
: 沒有人相信《星際大戰》會是一部賣座的電影,包括導演喬治盧卡斯自己。
https://reurl.cc/qkvV1g
: 2005年,盧卡斯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AFI終身成就獎。
可能吳老師不好意思就只用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台積電會成功" 來結案,
所以他提出了一個原因 (引用外國人說法)
https://i.imgur.com/PSlimlC.jpg
看到我不禁失笑,隨便講兩點:
甲.是的,當然電子業/台積電的成功,有台灣人的特性在裡面作用。
但我必須指出,
同理,
日本殖民政府的任何成就,只要政策要台灣人配合,只要建設用台灣人來做工之類,
那麼也必然包含台灣人的特性在裡面作用。
乙.同質性是什麼?
包不包含漢人移民的後裔與原住民的後裔有一套共同的語言跟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
不然同質性哪裡來?
而共同的語言跟良好的教育,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吧?大家可以想想怎麼來的?
注意!
我並沒有預設答案是 ROC only。
我說好幾次了,我認為統治台灣的各個政權大家都有功勞。
---
最後來聊聊,接下來我要講的,可能對於一些板友很刺耳,
不過我個人覺得是史實,還是說說
(歡迎反論)
首先,大家想想,除了半導體之外,台灣近年有什麼產業?
是不是還有什麼能源(現在方向是綠色能源)呀,生技呀,自動化設備等等?
自動化設備與台灣在這個產業的能量,可能很多板友不清楚,不妨隨便看看下面說明
https://money.cmoney.tw/article/6644
哎,有點懶得寫長文,抱歉我省掉鋪陳,直接講答案。
1978年1月30日,
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主持第一屆<全國科學技術(科技)會議>,此後每四年舉行一次,
期望整合產/官/學界的力量,推動以科技為基礎的新產業。
第四次舉行時,科學發展月刊第十九卷第二期摘要了前三屆的結論。
第一屆(1978),選定能源、資訊、材料、自動化為重點科技,
第二屆(1982),新增生物技術、光電科技等,
第三屆(1986),再增海洋科技、環境保護等。
看看當年政府提出的重點科技發展清單,尤其頭兩屆的,相信大家會驚嘆地發現,這不就
是台灣的現在嗎?
再來我要講啥,大家都是聰明人,也省掉吧。
---
最後我一定要講:
台灣有今天還算不差的成就,是大家的功勞,大家的努力,
這個大家,包含國民,包含政府,包含國際友邦,
所謂國民,包含原住民/本省/外省/新移民,
所謂政府,包含所有曾經統治台灣的政權。
任何企圖說,歷史上只有某政權/某群人對台灣有貢獻,其他都在惡搞或庸碌無為,
我現在認為是假歷史研究之名來搞政治鬥爭,是來分化全體台灣人的團結,
我覺得這種人非常可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118.1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79240530.A.252.html
※ 編輯: moslaa (219.70.118.121 臺灣), 03/19/2023 23:43:28
1F推afv: 其實我是覺得吳老師作為一個自由資本主義者,對於”所有的” 03/19 23:46
2F→afv: 政府產業扶植政策都會報以懷疑態度 03/19 23:46
3F推zaknafein987: 台積電出資和李國鼎與政府的定位 之前張忠謀不就有 03/20 00:00
4F→zaknafein987: 講了 那些人是比張還懂台積電嗎? 03/20 00:01
5F推afv: 然後依照吳老師其他文章對於台灣電子業發展的研究,吳老師認 03/20 00:01
6F→afv: 為的成功點在於首先透過比較利益促使外商跟民間資本先進入勞 03/20 00:02
7F→afv: 力密集的組裝階段 03/20 00:02
8F→afv: ,之後透過產業群聚效應跟Backward linkage 逐步升級到資本 03/20 00:03
9F→afv: 技術密集階段,為的是節省各種零件的運輸成本 03/20 00:03
10F→afv: https://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BK-T4A-TEA.pdf 03/20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