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大阪阿武山古墳幾乎能確定是藤原鎌足之墓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d9sj4cC ]
前幾天的新聞
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241030/k00/00m/040/337000c 毎日新聞 2024/10/30
やはり鎌足の墓だった? 出土冠に「大織冠」の特徴 阿武山古墳
重點:位於大阪府高槻市與茨木市交界處的「阿武山古墳」
於1934年被發現,多年來一直無法確定被葬者是誰,
而根據最新研究的結果,幾乎能確定是「藤原鎌足」的墳墓。
1934年4月,京都帝國大學在阿武山進行地震觀測所的地下工程時
發現了這座古墳,並不是如一般的古墳有抬高的小丘
而是中央平坦、周圍有淺溝,直徑82公尺的圓形墓域。
https://i.imgur.com/kgag19l.jpeg 位置
https://i.imgur.com/t8t4dq4.jpeg
https://i.imgur.com/8xt4xLI.jpeg
https://i.imgur.com/XVLS8nL.jpeg
古墳中央地下的墓室,內部的棺台上,
有一副「夾紵棺」,以漆塗在多層的布上固定而成,外塗黑漆、內塗紅漆。
棺內有一副約60歲的男性骨骸,以布團包覆,
毛髮、肌肉纖維、衣物仍依稀可辨,呈現木乃伊化
頭部附近有大量的金線與玻璃珠散佈。
https://i.imgur.com/iUwpyVN.jpeg
https://i.imgur.com/4eZgfx7.jpeg
新聞一出便引起社會注目,認為是「貴人の墓」,前後吸引近兩萬人前往圍觀
當時的輿論就認為是與當地有淵源的「藤原鎌足」之墓
平安時代「多武峯略記」就記載藤原鎌足葬在摂津国安威(今大阪府茨木市)。
在要開始進行研究時,
握有主導權的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地震研究所卻缺乏考古的相關知識
而京都帝國大學的考古學研究室只有一開始被找去商量,並無法實際參與考古工作
另一方面,對遺跡有管轄權的大阪府,擔憂圍觀人潮增加與遺物會急速劣化
在遺跡接下來的研究方向這一點,與地震研究所產生了對立。
大阪府廳與文部省、宮內省召開會議,認為被葬者無疑是極為高位的人物
可能與皇室有關聯,所以出現了「若繼續研究下去,是一種冒瀆的行為」的意見,
最後做出決定:把這位「貴人の墓」給埋回去。
在這之前,地震研究所的志田順教授,對骨骸進行了X光攝影,
是當時的最新技術,但是被圍觀的民眾說這樣是對被葬者不敬,
在該年九月,棺木與遺骸就這樣草草地被埋了回去。
到了1982年,地震研究所發現了當時拍的X光攝影底片
1987年分析的結果,被葬者有腰椎骨折的重傷,接受治療雖然存活
但以下半身癱瘓的狀態臥床,經過數個月之後引發合併症死亡,
這個分析結果與藤原鎌足的死因一致(落馬)。
https://i.imgur.com/buDUrwA.jpeg
持弓的左手手肘有俗稱的「網球肘」症狀,顯示被葬者擅長弓術
另外也知道被葬者曾把「砷」當成藥物服用。
頭部附近的金線確定是「冠」的刺繡,散落的玻璃珠為「玉枕」
至少可以確定是最高層階級的貴族人物。
--
藤原鎌足/中臣鎌足(614~669) 飛鳥時代的貴族、政治家
日本歷史上的最大氏族「藤原氏」之祖
為大化革新的中心人物。
645年的「乙巳之變」,幫助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剷除權傾一時的蘇我氏
使蘇我入鹿在御前被暗殺、入鹿之父蘇我蝦夷自殺。
https://i.imgur.com/tUvE1s6.jpeg
乙巳之變(江戶時代所繪,服裝不符)
669年10月,在京都山科狩獵時落馬。
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在鎌足死亡的前一天
獲得天智天皇贈予「藤原姓」與「大織冠」
相傳大織冠由「羅」(薄絹布)製成,邊緣有刺繡。
「大織冠」是當時「冠位」制度的最高階
日本歷史上只有藤原鎌足一人曾獲得這個冠位。
--
最新的研究由帝塚山大學牟田口章人教授帶領
以AI針對金線密集之處進行影像解析並畫出了復原圖
得到金線的構造與「綴織」的特徵一致的結論,
布料也是有著「綴織」的「羅」,能確定阿武山古墳的這頂冠就是大織冠
另外,從金線的造型來看,
與朝鮮半島百濟的遺跡所發現的「羅」有相同的六瓣花形狀刺繡。
從分析結果來看,幾乎可以確認阿武山古墳的被葬者是「藤原鎌足」。
https://i.imgur.com/4oq69Dw.jpeg
復原圖
--
參考來源:https://www.tezukayama-u.ac.jp/news/2024/112/
http://mahorama.info/posts/post5.html
https://www.zero-position.com/entry/2024/08/13/163918
& wik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8.110.1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30636612.A.98C.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