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idunhav1: 還是說這就是劍龍級? 11/24 14:02
2F→LaHu: 應該就是劍龍的模型 扁扁的 11/24 14:04
3F→LaHu: 還是覺得X尾段太難 又改回傳統十字尾 不解啊 11/24 14:11
4F→borriss: 放門口展示的應該是過去的老東西吧 11/24 14:15
5F推jiayuan: 各國老師傅+老美監工 感覺穩了 11/24 14:17
6F→kuma660224: 在研發中舊模型也屬歷史紀錄不會改 11/24 14:21
7F→kuma660224: 原本台船不確定有多少外商與顧問外掛 11/24 14:22
8F→kuma660224: 早期下限是盡量致敬劍龍減少學習曲線 11/24 14:22
9F→LaHu: 我是很有信心造的出來啦 事實就是變相外購 11/24 14:23
10F→LaHu: 那些笑只會壓殼的就讓他們笑 最少我們真的會做殼了 11/24 14:25
11F→ktworld: 其實幾乎就是IDF模式的翻版.... 11/24 14:26
12F→zmax: 第一艘原型艦具有作戰能力嗎?還是單純技術驗證艦? 11/24 14:27
13F→ktworld: 關鍵技術是來自外方,但確實是從零的新設計 11/24 14:28
14F推ktworld: 第一艘就像沱江艦吧,後面應該有大幅修改,但原型 11/24 14:30
15F→ktworld: 艦應該就具備完整作戰能力。 11/24 14:30
16F→kuma660224: 美系戰系武器等基本已在劍龍升級案使用 11/24 14:31
17F→kuma660224: 所以第一艘原型就是有戰力的版本 11/24 14:31
18F→kuma660224: 只是船體配置等難免後續艦還要修改 11/24 14:32
19F→moeliliacg: 十字舵的那個是2016的模型 估計是早期還不確定能 11/24 14:42
20F→moeliliacg: 拿到多少支援時 以最保守劍龍級為基礎直接設計的 11/24 14:42
21F→moeliliacg: 後來2019之後出現的模型/紀念品等就都是X型尾舵的 11/24 14:43
22F→moeliliacg: 帆罩的外型也與劍龍有所不同 11/24 14:44
23F→ktworld: 這次致詞有強調不希望洩漏太多機密 11/24 14:44
24F→ktworld: 接下來外界要得到太多訊息應該稍微困難一點 11/24 14:45
25F推YummyAyton: 對岸的阻力跟抗議比起1980年代還小 感覺頗不尋常 11/24 14:45
26F→YummyAyton: 理論上這批造出來戰力會比劍龍強很多 對岸該忌憚呀 11/24 14:46
27F→ktworld: 對岸阻力並沒有比較小吧 11/24 14:47
28F推kll95: 怕是幾年後就人走茶涼了 真的有心做事的有幾人 11/24 14:47
29F→ktworld: 對岸傳統來說,對於非現成武器的阻力,都不會是檯 11/24 14:48
30F→ktworld: 面上嚷嚷 11/24 14:48
31F推xxx311429: 之前好像有說首艦不會上aip,好奇以後會不會都不上a 11/24 14:51
32F→xxx311429: ip改上鋰電了? 11/24 14:51
33F→scotch: 台灣單純不容易買到AIP,韓國的是德國科技,日本的 11/24 14:54
34F→scotch: 是瑞典科技,其他主流的都是歐洲產品,台灣不容易獲 11/24 14:54
35F→scotch: 得。除了第一艘,前幾艘都是鉛酸柴潛也不用意外 11/24 14:54
36F→ktworld: 真的是時機抓的好... 如果當年計畫多拖延個半年 11/24 14:55
37F→scotch: 要改電力設計也需要一大筆錢,所以要看下任政府肯不 11/24 14:55
38F→scotch: 肯花錢做 11/24 14:55
39F→ktworld: 可能真的會有受阻走不下去的擔憂.... 11/24 14:55
40F→moeliliacg: 日本蒼龍最後兩艘就沒有裝AIP 直接鋰電池了 11/24 14:56
41F→ktworld: aip/鋰電的關鍵應該在於需要寧靜潛航多久吧 11/24 14:57
42F→moeliliacg: 最順利的情況就是台灣直接跳過AIP 直上鋰電池 11/24 14:57
43F→ktworld: 國外正規的需求是要到超過兩個月以上 11/24 14:58
44F→ktworld: 如果台灣IDS能把寧靜潛航時期大幅縮短 11/24 14:59
45F→moeliliacg: 沒那麼久啦 蒼龍AIP只有5節 18天 11/24 15:00
46F→moeliliacg: Type214 使用AIP時也是大約2周 11/24 15:01
47F→moeliliacg: 2個月的作業時間 那要算上傳統動力 11/24 15:02
48F→ktworld: IDS要用鋰電達到國際常規遠洋寧靜潛航標準,這樣越 11/24 15:03
49F→ktworld: 級打大魔王的設想,就有點不太實際了... 11/24 15:03
50F→moeliliacg: 不是 IDS是用鋰電池取代AIP 還是有傳統動力在的 11/24 15:04
51F→moeliliacg: 日本蒼龍最後兩艘就是這樣 證明是可行的 11/24 15:04
52F→moeliliacg: 以台海的情況來說 鋰電池若是能支持2周左右 11/24 15:05
53F→moeliliacg: 那航程是完全足夠勾到中國海域的 11/24 15:05
54F→moeliliacg: 如果是守勢情況 那更是沒問題 11/24 15:06
55F→moeliliacg: 蒼龍鋰電池版的數據是 5節/3周/3000海里 11/24 15:07
56F→ktworld: 如果作戰想定就是台海周邊加上局部東岸外面一點,鋰 11/24 15:08
57F→ktworld: 電就真的有可行性。 11/24 15:08
58F推Nick12356464: 這個模型是2016就展出的那個啦 只是都放在台船 11/24 15:10
59F推suitup: 日本的鋰電池潛艦 航程真的有夠變態 最變態那種 11/24 15:19
60F→suitup: 可以說除了核潛沒有對手了 而核潛要搞到大鯨級沒電 11/24 15:20
61F→suitup: 之前 勝負應該也早就揭曉了 11/24 15:20
62F→scotch: 日本潛艇那張圖Li-S的航程不合理,只是寫爽的,那還 11/24 15:26
63F→scotch: 在實驗室的階段。現實航程是不錯,但是絕對不到變態 11/24 15:26
64F→scotch: ,不要忘了他們連用柴油的浮航航程也只有6000多海浬 11/24 15:26
65F→moeliliacg: 我說的數據是鋰電池的數據 蒼龍光用AIP都有2200海里 11/24 15:35
66F→moeliliacg: 換鋰電池提升到3000海里這數字應該是合理的 11/24 15:35
68F→scotch: 3000的比較可信,但是實際還是要看到時候的測試 11/24 15:48
69F推OpenGoodHate: 工研院有很多專利不只鋰電池這塊,可以考慮多種電池 11/24 16:05
70F→OpenGoodHate: 混編,像超級電容,就可以當成緊急上浮充電的選項 11/24 16:05
71F→OpenGoodHate: 而且鋰電有多種包裝方式對空間的利用是有優勢的 11/24 16:06
72F→kuma660224: 日本要用柴電執行近似核潛遠程長期任務 11/24 17:14
73F→kuma660224: 可能是全世界最認真點SSK科技樹的 11/24 17:14
74F→saviora: 工研院就有把STOBA授權給三井化學 11/24 17:17
76F→sc770507: ws/3341193?utm_medium=R&utm_campaign=SHARE&utm 11/24 17:25
77F→sc770507: _source=FACEBOOK 11/24 17:25
78F→sc770507: 真的要越級打大魔王了…… 11/24 17:25
80F→moeliliacg: 比較早期的資訊是首艦不會裝設AIP 二號艦後才會考慮 11/24 18:09
81F→moeliliacg: 但現在的消息看起來是打算直接跳過AIP 直上鋰電池 11/24 18:09
82F→moeliliacg: 而且是首艦就要直接用 算是比原本預期更好的消息 11/24 18:09
83F→moeliliacg: 如果真的屬實的話 確實是一大利多 11/24 18:10
84F→sc770507: 台灣鋰電池技術可靠、耐用嗎? 11/24 18:28
85F推mayasoo: 台灣鋰電池應該還可以,畢竟用太多電子產品,特斯 11/24 19:03
86F→mayasoo: 拉的電池供應商應該也有台灣的廠 11/24 19:03
87F推bla: 上艦的應該是鋰鐵電池啦,不是一般3C的鋰電池 11/24 21:48
88F推bla: 鋰鐵的可靠度和安全性好太多 11/24 21:50
89F→kuma660224: 反正就是試看看 會先測試 11/24 22:02
90F→kuma660224: 若順利算賺到, 大不了再退回鉛酸 11/24 22:02
91F→kuma660224: 我們下限目標是先有SSK讓海獅海豹除役 11/24 22:03
92F→kuma660224: 用不用鋰電,都一樣比那兩艘好太多了 11/24 22:04
93F→kuma660224: 原本就不預期首艘能上新電池技術 11/24 22:05
94F→ktworld: 鋰鐵是合邏輯的選擇,比三元鋰弱,但穩定的多 11/24 22:43
95F→ktworld: 再怎樣也遠強過鉛酸電池 11/24 22:43
97F→assanges: 比較高級的LiFePO4大概是長這樣子(?) 11/24 23:09
98F推patentshit: 會不會有豬頭立委鬼哭神號說鋰電的稀土原料來自中國 11/25 00:48
99F→patentshit: ,然後OOXX...(以下略五百字) 11/25 00:48
100F→ja23072008: 看到廠房外型配色,接下來中共會不會宣布制裁瑞典XD 11/25 02:36
101F推snd: 如果用RCE也太逗了XDDD 11/25 02:41
102F推OpenGoodHate: RCE鋰鐵記得核心是用A123,民間供應鏈應該台朔長園 11/25 07:54
103F→OpenGoodHate: 才有規模能合作,鋰鐵的好處是跟傳統鉛酸電壓差不多 11/25 07:54
104F→tony011: 那台是舊的...16年 只是一個小組人馬 11/25 12:13
105F推Jimmy2010: 等等 這是IKEA吧 11/25 13:09
106F→kuma660224: STOBA已經量產 其安全性高到很誇張 11/25 13:45
107F推kuma660224: 這部分台灣意外有點到科技樹 11/25 13:50
108F→kuma660224: 那些都是潛艦八字沒半撇就為商業而研究 11/25 13:55
109F推bla: STOBA的原理是溫度過高的時候會在正極形成薄膜阻斷 11/25 15:10
110F→bla: 鋰離子,作用後這個正極就廢了,這過程是不可逆的 11/25 15:10
111F→bla: ,是可以增加安全性沒錯,但是原本可靠度就爛的加 11/25 15:10
112F→bla: 了也不會改善可靠度,你只會覺得這顆鋰電怎麼這麼 11/25 15:10
113F→bla: 快掛掉 11/25 15:10
114F→kuma660224: 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沒發現 11/25 15:36
115F→kuma660224: 是千千萬萬小電池之一壞掉. 11/25 15:36
116F→kuma660224: 但如果不夠安全,1顆高溫爆掉就連鎖... 11/25 15:37
117F→kuma660224: 對於要長期服役的封閉載具來說 11/25 15:37
118F→kuma660224: 安全勝於一切 11/25 15:37
119F推OpenGoodHate: 依特斯拉的用法五年電池就掛了,等於每次乾塢就要換 11/25 16:30
120F→OpenGoodHate: 掉所有電池,海軍要不要考慮開儲能站賺綠能財補貼一 11/25 16:30
121F→OpenGoodHate: 下官兵的福利費用,STOBA因為安全性高可以考慮做小 11/25 16:30
122F→OpenGoodHate: 模組貼在畸零空間儲能,多塞點電池 11/25 16:30
123F→OpenGoodHate: 電池在設計的時後就可以設計成智慧電瓶,以一個模組 11/25 16:31
124F→OpenGoodHate: 為單位回報狀態,壞了靠港時可以獨立抽換就好 11/25 16:31
125F推bla: Gogoro Networks:叫我嗎? 11/25 17:37
126F推assanges: 其實用GOGORO好像也不錯 11/25 18:29
127F→assanges: 可以把建罝外部化 但可行性實際上如何呢 11/25 18:29
128F→assanges: *建置成本 11/25 18:30
129F→assanges: 抱歉 沒留意到LiFePO4電池廠商是比較舊的資訊 11/25 18:31
130F推bla: 可行性當然不行啊XD,gogoro電池包了很多蠟在外面耶 11/25 18:34
131F推assanges: 廠房名稱是不是叫 IKEA Hamnområde XDDDD 11/25 18:36
132F推assanges: 哈哈哈 結果為了清理插槽的蠟反而更不方便 11/25 18:47
133F推alecgood: 對台灣鋰電池有信心...但要怎麼把航電整合起來才 11/25 19:13
134F→alecgood: 是問題... 11/25 19:13
135F→moeliliacg: 潛艦戰系是由背包客負責的 外國設備的整合也是他們 11/25 19:15
136F→moeliliacg: 負責 這不用擔心 而且劍龍級的戰系升級就會使用部分 11/25 19:16
137F→moeliliacg: 技術了 11/25 19:16
138F推OpenGoodHate: 狗肉的電池沒有液冷,有騎過就知道80公里騎30分鐘電 11/25 20:46
139F→OpenGoodHate: 池就過熱,真要上艦也是設計液冷 11/25 20:46
140F→OpenGoodHate: 可以考慮把整個模組裡面裝3M NOVEC 11/25 20:46
141F推ttttt13: 台灣的鋰電池技術發展蠻久的,不會太差 11/26 14:43
142F→kuma660224: 台灣電池問題是缺乏大規模整合的經驗 11/26 23:05
143F→kuma660224: 我們很多鋰電池相關供應鏈與技術單位 11/26 23:05
144F→kuma660224: 幾乎要什麼都有,但得自己整合測試 11/26 23:06
145F→kuma660224: 用比喻就是台灣供應鏈幾乎能獨自 11/26 23:08
146F→kuma660224: 拼湊出整台特斯拉電動車. 11/26 23:08
147F→kuma660224: 但自己內部缺乏拼湊整合成品的經驗 11/26 23:08
148F推rommel1: 只有代工 沒有研發能力? 11/28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