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M68A2戰車砲本月在美射擊驗證 9月前抵台
※ 引述《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之銘言:
: M1128只能對付T-62等級,
: 但是105炮是能擊穿T-72的。
: 因為反裝甲作戰不只是看火炮的穿深度,
不一定,就連火力的部分可能都打不穿T-72
我這邊找不到M900的穿深,不過依據版主R大前陣子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03221429.A.6C5.html
可以推測M900的穿深大概是在500~550mm的能力,而目前T-72的防護力再搭配接觸5型反應
裝甲的能力,抗穿深度最差也有550mm左右,這也是將來俄羅斯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也就
是T-72B3M)。如果哪一天普丁想不開,要入侵波羅的海三國,作為陸軍快反部隊的SBCT會
首當其衝。不過這點影響不大,因為SBCT主要的反甲火力本來就不是MGS,這點後面再談
: 更重要的坦克Hunter-Killer科技
: Hunter-Killer技術原本是車長和砲手互動的技術。
: 車長-Hunter
: 砲手-Killer
: 車長負責探索周遭環境,尋找敵人和威脅,
: 砲手獲得車長指示後獵殺目標
獵-殲的技術的確是車長分擔砲手壓力,協助搜尋敵人,這點沒錯
: 這種技術最早大量使用就是二戰時期的德國,
: 相較於其他國家主流是雙人砲塔,德國坦克堅持使用三人砲塔。
但是這邊就不太對了。二戰早期,不論是波蘭戰役或是法國戰役,德軍還是以一號和二號
坦克作為主力,這兩款也是雙人砲塔。就算提到三號坦克,海峽對面的英國在戰前也有產
出一批巡航戰車,砲塔內車長和填裝手職位分離;同時期發展中的雪曼和T-34也是這樣的
設計,德國車體設計的優勢並不顯著
: 使得德軍在二戰早期獲得很多優勢。
真的讓德軍在開戰初期力壓四方的主因有三:
1.持續保持暢通的無線電通訊(無論對空或是對其他坦克)
2.即時且優異的空中火力打擊
3.有數量較多,腦袋比較正常靈活的指揮官(相較於法國,這點尤其重要)
: 後來Hunter-Killer獲得科技上輔助,一開始就是車長的砲塔控制權,
順道一提,這是雪曼在當時享有的射擊優勢
: 當車長發現威脅時,可以直接控制砲塔轉向目標,
: 再讓砲手進行瞄準、射擊,接戰時間大幅縮短。
: 後來Hunter的輔助科技也持續發展,例如紅外線夜視或是熱顯像儀。
: Killer科技有火炮穩定、雷射測距、彈道計算儀等等
: 到了網路時代排長車指揮僚車效率更加強化,
: Hunter-Killer技術不只是使用單輛坦克上,
: 甚至排長車可以迅速指揮四輛車作戰...
排長車迅速指揮底下車輛作戰不用拖到那麼後面,二戰初期德國就可以做到了。到了越戰
時期,可以藉由特遣隊的方式共同享有同一個無線電頻率來合併指揮不同營的兵力。到了
網路時代是你可以即時看到別營在幹嘛,必要時可以去呼叫支援
: 但是M1128的Hunter-Killer科技就沒那麼高端,
: 所以只能打T-55、T-62等級的坦克。
M1128的射控科技或是網路聯戰科技(FBCB2)相較於M60或是M1 IP已經有不小的進步,而這
兩款戰車在當時可是在北德平原、富爾達缺口和西柏林防守T-72和T-80的進攻。M1128沒
辦法承擔主力反甲的原也因很簡單,因為按照美軍的要求,M1128--或是說MGS--的主要目
標是當作支援步兵火力,反裝甲目標為輔。
整個SBCT真正反裝甲的火力分成營級和連級。營級單位是營底下反甲連,編制載具是
M1134,武器是拖式飛彈,每個連編制三輛,整個旅共九輛;連級單位目前是知道每個步
兵連下放到班級的標槍飛彈,每個班一套標槍(一具瞄準具+四發飛彈),不確定騎兵營和
工兵營的配置,但就只算步兵營的標槍,整個旅至少也有81套標槍。以上才是SBCT主要反
裝甲火力來源(而且M72、AT-4這種東西還沒算進去)。
: 這就是突擊炮(火力支援車)和驅逐戰車的差別。
: 驅逐戰車(如義大利人馬座)接戰效率是可以媲美主力戰車的。
: 突擊炮要進行反坦克作戰就很吃虧,可能還沒瞄準到目標就被擊毀了,
: 所以只能躲在步兵後面提供火力支援。
也因為作戰目標不同,MGS的訓練內容也不像隔壁旅的M1一樣主力練習反甲、餘力練習步
坦協調作戰,而是剛好反過來。
所以這跟載具的性能好不好沒關係,反正MGS都不指望能以戰鬥重量來搭C-130,只要美軍
願意,按照軍工業複合體的能力,大不了重做一個平台,這樣搞了快二十年還會生不出符
合美軍要求的載具嗎?
: 雲豹炮車現在定調為『輪型戰車』,
: 那Hunter-Killer科技會有多高呢?
: 這就要看中科院了...
: 但是目前知道的情報,雲豹『輪型戰車』不會取代CM11,
: 主要是取代M41
: 另外會在連兵營的火力支援連在增加一個『輪型戰車排』
: 大概就是四輛車吧...
: 取代M41是沒什麼問題啦,
: 但是聯兵營在多個『輪型戰車排』就有點讓人疑惑了。
: 雲豹炮車在聯兵營的用途是什麼?
: 支援步兵嗎?聯兵營已經有戰車連了,有CM11、M60A3甚至是M1A2T可運用。
: 快速反應?一個排四輛車能幹什麼?
: 而且你要對付解放軍空降部隊、特戰部隊雲豹30炮就綽綽有餘。
: 偵蒐任務?同樣的雲豹30炮也能勝任...
: 雲豹105炮的價值是機步旅和跨區增援戰術還存在的時候,
: 嚴德發重新整合聯兵營之後,機步旅和裝甲旅的差異就不存在,
: 跨區增援的戰術也消失了...
: 這也表示雲豹105炮必要性也跟著消失。
雲豹輪型戰車(以下簡稱雲豹輪戰)的主要汰換對象應該是M41,至於配置嘛...如果按照美
軍的編制,個人猜測就每個旅級單位底下恢復增設一個騎兵營,配置雲豹輪戰和雲豹輪甲
(配置30mm鏈砲)各一~兩個連,搭配「有可能」成軍一個UAV排和一個雲豹迫砲排,當作各
旅的偵蒐力量吧。UAV偵蒐,輪戰主力反甲,輪甲主力反輕裝甲和步兵,迫砲火力掩護。
這樣做比起把後備兵力全部壓在沙灘拖延並通報對面兵力還要可靠不少(只是UAV的數量生
不生的出來那麼多就不確定了)
: 說實話...
: 目前『105公厘輪型戰車』計畫我倒是覺得比較像是政治上操作,
: 畢竟M41A3翻車事故讓陸軍有些壓力,
: 必須要做點事情消除民間與論。
: 所以來個把『戰砲甲車』改名為『輪型戰車』的文字遊戲,
: 讓民眾有陸軍有在改革的感覺,
: 但是實際上進度還是拖拖拉拉,預算沒增加、兩門105炮也還沒到手...
另外講回來,現在如火如荼的在搞M68A2的目的,除了雲豹輪戰,應該還有為了將來你之
前很哈的M60升級案鋪路。雖說應該從發動機著手,但按照現在的局勢要立刻拿到新的發
動機應該不難,所以先開展火力、射控等其他部分的研究,日後再收斂合併搞出一個M60
升級案,時間上比較好控制。雖說我是不看好升級後的效應,畢竟L7線膛砲的極限連打穿
升級版T-72都有困難,不過這樣做可以壓制一堆人的聲音(例如:國X國造派、輕戰派、、
、等),站在超越軍事的角度來看,的確有不少利處。
: 等過個1-2年大家忘了M41翻車事故
: (就像網路說的老百姓都是金魚腦)
: 兩輛原型車終於生出來,陸軍再來嫌東嫌西就是不買~~~
: 然後美國軍火掮客再來找台灣記者搧風點火一下,
: 拿雲豹輪型戰車和解放軍15型輕型坦克捉對廝殺,
: 雲豹完全不敵15型,唯有美製MPF輕戰車才能相對抗,
: 反正你遲早要買美國車,為什麼不現在就買!
: 未來會這樣發展嗎?誰知道勒~~
MPF進來台灣很難,光是那個單價跟買半台艾布蘭有的拚。而且MPF嚴格說起來是美軍特屬
的一款輕戰,其戰術需求是跟主流重型IFV類似。而目前主流重型IFV早已經能夠承攬眾多
輕戰的任務,但是IFV可以載步兵的任務輕戰辦不到,而這也是冷戰末期到現在輕戰-除
了法國有非洲戰場需求外-在其他國家發展不起來的主因(而且現在法國也走中口徑鏈砲
的裝甲載具)。
既然講到國軍聯兵營編制,最後倒是有個討論點:輪履問題。依照之前美軍的經驗,一個
師級單位底下帶兩個SBCT和一個ABCT是可行(例如:第四步兵師),但是兩個ABCT和一個
SBCT就不行(例如:2018年之前的第一裝甲師),原因是履帶和輪式兩者在後勤和戰術差距
太多。後勤部分不多提,單就戰場情況,如果裝甲部隊是當預備隊,負責衝破防線或是掩
護撤退,戰術上可行;但是反過來就不行(畢竟連裝甲部隊都打不穿、擋不住,那代表史
崔克只有吃灰的份)。而且國軍是合成到營級單位,後勤和戰術搭配的難度應該是井噴,
個人覺得之後應該會很精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135.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23680899.A.7AE.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