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沈葆楨蓋的東港砲台
※ 引述《mdking (~手胡南滾搖~)》之銘言:
: 一般提到沈葆楨來台後修築三座砲台,
: 台南的億載金城沒問題,旗津的砲台也是熱門景點
: 唯獨東港砲台相關的資訊很少
: 手邊能收集到的資料,一百多門砲,規模應該不小
: 沈葆楨來之前東港就有防務
: 推測應該是在既有設施之上加強的
: 日治初期紀錄描述砲台已經很破舊
: 想請問版上大大們,
: 若我想要定位出當年的東港砲台大概所在地,
: 是否還有其他文獻資料可供參考?
: 還是有其他方向可以指引
: 感恩^^"
被搖滾南胡手的琴聲召喚來此,講一下對東港砲台的小研究
現在問Google「東港砲台」,翰林雲端學院會告訴你沈葆楨來台修了三座砲台
這三座是:安平大砲台(億載金城)、旗后砲台、東港砲台
如原PO所說,前兩個沒問題,但東港砲台不知道在哪裡。
先說答案:沈葆楨沒在東港蓋砲台,離東港最近的防禦工事在佳冬(=茄冬腳)
查《沈文肅公牘》,沈葆楨只提過億載金城和旗后砲台。
東港僅作為地名出現,沒有建炮台的事。
後來劉銘傳批評劉璈時,提及沈葆楨在南臺灣所建砲台也只有上述兩座。
所以沈葆楨並沒有在東港建立類似安平、旗后的砲台。
那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來源可能是1959年的《台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勝蹟篇》
頁151-152,「東港舊砲台」提到幾件事:
1.1873年巡撫沈葆楨奏准在此建砲臺
→ 沈葆楨1874來台,以船政大臣出任欽差,非巡撫
2.1873年駐防的是台南鎮台中字營,募兵丁五百名,派吳光中為守長
→ 沒有「台南鎮台」這種說法,吳光中是1895年帶義勇守下淡水的人,差太多
3.1895年日軍從東港登陸,又棄守
→ 這似乎表示日軍在1895年見過東港砲台,值得探討
日本方面對登陸東港的紀錄,容易參考的是1897年市毛淺太郎的《征台顛末》
日本國會圖書館:https://dl.ndl.go.jp/pid/773746/1/235
頁441以降講10月11日,日軍登陸屏東後「加冬腳ノ劇戰」
這場戰鬥發生在屏東縣佳冬鄉,當天早上日軍進攻當地的防禦工事,過中午攻克
該防禦工事是高「三四尺」(約一公尺高),有銃眼的的城牆,牆內有房屋
守軍為「中字前衛防軍」、「後三」、「中字防軍後哨」(可能作者也不知道在寫什麼)
不過這解釋了《台灣省通志稿》的問題,編者誤將1895年吳光中的事蹟繫到1873年了
這場戰鬥,從海上砲擊支援的船艦角度來看,也有「陸上堡壘」
參考國立公文書館〈常備艦隊征湾 第13回報告(4)〉,PDF第24張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das/image/C11081235200
後來台灣總督府編輯的《臺灣史料稿本》收集更多資料
在1895年10月11日〈第二師團枋寮上陸シ大庄加冬腳ヲ占領ス〉中有戰鬥略圖
https://i.imgur.com/SsdWFLx.png
從這張地圖可知「C砲台」在「B步月樓」的南側,可以定位在蕭家祖屋南側溝渚路的某處
用Google街景看,現在當然已經沒有任何砲台的遺跡
不過附近還有「佳冬西隘門」,是內政部公告的古蹟,兩旁也還有城牆可供想像
但是佳冬的隘門和城牆都是民間修築自衛用的建築,不是官方修建的砲台
所以這座讓日軍頭痛的陸上堡壘,是怎麼被訛傳成沈葆楨建的砲台?
詳細的過程不清楚,但1930年的《高雄州地誌》中,已有清國巡撫在東港建砲台的記事
佳冬在日本時代確實屬於東港郡,加上錯法跟《台灣省通志稿》差不多,應該有繼承關係
總結如下:
1.沈葆楨沒有在東港建砲台
2.東港附近讓日軍頭痛的是民間防禦工事
3.1930年代出現將佳冬隘城講成沈葆楨蓋的東港砲台
4.經過台灣省文獻會多年的「推廣」(讀作ㄨˋㄉㄠˇ),東港砲台的故事被固定下來
所以搖滾南胡手不用找了,在東港找不到的
要看1895年10月11日那場戰役的現場,應該要去佳冬鄉看隘門和蕭家古屋
因為考證者是隻家貓,補個喵,當簽名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204.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720208120.A.F9C.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