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分享心理諮商47次經歷12個老師的經驗感想
我是依附理論中的逃避依戀者。從出社會後工作以來7年,我總共諮商了47次,
共經歷了12個心理諮商師。從免費的張老師、實習生心理師、便宜的心理師(800)、還有其他資淺資深的心理師都碰過一些。
台北 、高雄都有。
這是我的諮商經歷:
1. 2013-12-23 諮商 台北 張老師(免費)-問人生意義
2. 2014-01-18 諮商 800元的廉價台北諮商師 -問人生意義
3. 2014-01-18 諮商 王釗文 (第一次遇到) -問人生意義
4. 2014-02-08 諮商 王釗文
5. 2014-02-23 諮商 王釗文
6. 2014-03-08 諮商 王釗文
7. 2014-03-25 諮商 王釗文
8. 2014-04-15 諮商 王釗文
9. 2014-05-07 諮商 王釗文
10. 2014-06-04 諮商 王釗文
11. 2014-06-21 諮商 王釗文
12. 2014-07-11 諮商 王釗文
13. 2014-08-29 諮商 王釗文
14. 2014-09-20 諮商 王釗文
15. 2015-01-30 諮商 王釗文
16. 2015-02-06 諮商 洪逸婷
17. 2015-04-29 諮商 王釗文
18. 2015-07-29 諮商 張老師(高雄)- 問工作意義,被訓一頓
19. 2015-08-22 諮商 王釗文
20. 2015-09-15 諮商 王釗文
21. 2015-11-06 諮商 (高雄 芯耕圓)
22. 2015-11-18 諮商 (高雄 芯耕圓)
23. 2015-12-02 諮商 (高雄 芯耕圓)
24. 2016-02-18 諮商 (高雄 龔敬凱 第一次)
25. 2016-03-04 諮商 (高雄 龔敬凱)
26. 2016-04-05 諮商 (高雄 龔敬凱)
27. 2016-08-19 諮商 (王釗文) 台北
28. 2016-10-22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傅雅琪) 台北 - 多工者
29. 2016-11-05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傅雅琪) 台北 - 多工者
30. 2017-06-23 諮商 (王釗文) -憂鬱 台北
31. 2017-07-25 諮商 (王釗文) -憂鬱 台北
32. 2017-10-12 余仁龍(PTT) 台北
33. 2018-08-01 洪逸婷 高雄 -問憂鬱症,要我長期= =
34. 2018-08-16 龔敬凱 高雄 (開始談憂鬱)
35. 2018-08-30 龔敬凱 高雄
36. 2018-09-12 龔敬凱 高雄
37. 2018-10-10 龔敬凱 高雄
38. 2018-10-31 龔敬凱 高雄
39. 2018-11-21 龔敬凱 高雄
40. 2018-12-05 龔敬凱 高雄 (憂鬱症結束)
41. 2019-11-20 陳瀅妃 2200 高雄 愛情問題
42. 2020-02-13 鐘明諺 高雄 問友情關係
43. 2020-02-20 鐘明諺 高雄 問友情關係
44. 2020-03-20 龔敬凱 高雄 問工作沒熱情的問題
45. 2020-04-03 龔敬凱 高雄 問友情關係我有無問題
46. 2020-05-08 馮彥翔 高雄 談虛無主義的痛苦
47. 2020-05-15 龔敬凱 高雄 問虛無主義的恐慌(開始覺察風紀股長)
## 統計
* 台北 王釗文:20次
* 高雄 龔敬凱:14次
* 高雄 芯耕圓:3次
* 台北 傅雅琪 懷仁:2次
* 高雄 洪逸婷:2次
* 高雄 鐘明諺:2次
* 台北 張老師:1次
* 高雄 張老師:1次
* 800元心理師:1次
* 高雄 陳瀅妃:1次
* 高雄 馮彥翔:1次
* 台北 余仁龍:1次
## 合計
12個老師,諮商47次。
(以上不包含我在大學時期發現學校的諮商中心是個好東西,也諮商了5~6次)
## 說明
我並不是每一次都換老師,而是當某個議題談完了、解決了,過一段時間後我想找老師討論另一個議題,才會考慮去市場上找一下新的諮商師。
大部分的人都屬於找到一個諮商師後,就傾向一直找他。畢竟要跟人坦露心事、黑暗面,是有點困難的。但我剛好屬於依附理論中的逃避依戀型,我可以很輕易的接觸陌生人並跟他吐露心事,反正你不接受我就換人。而且在諮商中,如果希望老師幫你,那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訴老師,人家才有辦法幫。
## 常常換的缺點
說點有趣的事,有些諮商師一聽到我的諮商經驗如此大量、會有點怕我。會覺得如果我現在找他,但下次不找他了,表示他被我刷掉了,可能會有點壓力XD
## 諮商能談什麼?
諮商談的東西五花八門,只要你「有煩惱」就能去談。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踏進交大學生的諮商中心,是想談「我轉系生,但好像無法融入團體」這個人際關係問題。那次談了3次吧,老師給了我一些適合我的方法,例如寫日記寫想法等,下一次再拿去跟他討論。
我也談過「讀書方法」。
還有覺得自己是高敏感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找了個也是高敏感人的老師談論這個特質造成的困擾。
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上手後,發現人生過太爽,開始問自己哲學家的問題:我是誰?我好不自由。我要去哪?我追求什麼? 這類「人生意義」的問題,也可以談。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讓你困擾的愛情,也可以談。
一直換工作的問題,也能談。
親人死掉,對自己情緒產生影響,也能談。
憂鬱症,當然能談。
## 什麼時候該換老師?
覺得不適合、不喜歡、或失去信任。
因為是你付錢給老師,老師即使覺得你沒救了也很難開口。所以只要看你個人,只要你開始不相信老師給你的方法、想法、或是不相信老師這個人了,或是覺得諮商是痛苦的。那就換。因為沒有意願的人,諮商都是沒用的。你只能把馬牽到河邊,無法逼牠喝水。
## 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
無特效藥,無關金錢。諮商師就像交朋友一樣,每個老師都有他的頻率、風格,你只能試。
但是我試過免費的張老師、諮商實習生(較便宜)、還有不在擡面上的便宜地下諮商師。這些收費太低的,真的比較沒什麼效力。
但只要收費到1200以上,不管是2000、2500之類的,我覺得都很吃頻率了。並不是越貴就越厲害、越合你。
怎麼知道適不適合?就比較。有比較才有傷害(才有批判)。
但是諮商完後,你能自己感覺,如果覺得好,就再約下一次。覺得普通就再考慮看看。
我自己的作法是,當諮商完後老師很熟練的問「那下一次我們要約什麼時候」後,我大多會拒絕,會說我想要先不約,回去後之後有想要再約。
## 諮商的心態 (會成癮嗎?)
我很討厭過度依賴一個人(我是逃避依戀,我就爛),只有自己才能相信。所以每一次帶著問題去諮商,我都抱著我離開後,最好再也不用再回來諮商的心態。會把那1小時的晤談心得,放去生活中實驗、體驗、嘗試。真的發現無法靠自己解決,再回去諮商。
到底諮商會不會成癮,我的數據是這樣:
2014年:13次
2015年:9次
2016年:6次
2017年:3次
2018年:8次
2019年:1次
2014年時當時找不到人生意義讓我很焦慮,去了13次諮商,也因為有效才會一直去。
2015~2017 慢慢減少。
2018年有8次,那時是憂鬱症,後來好了。(故事寫在另一篇。)
## 該怎麼看待諮商這件事
諮商是一門專業。老師在諮商時間跟你講的話、跟你的互動,都是工作上的專業。並不是單純聊天。諮商是門學科,有系統的。通常諮商師很會問問題,問題都是會讓你值得好好思考的。
不用期待諮商師對你"真誠",因為有工作專業,就不真誠。站在老師立場想一下,例如你是老師今天的平均第8.7個人了,他很累只想下班。但他還是在你講完你的煩惱後,問了一句諮商專業的問句,那一句話是能幫助到你的。但你想要的真誠,可能會是"我好累這個諮商完我就要去吃義大利麵了"。
專業能幫助到你,真誠不會。
能懂我的意思嗎?老師在諮商室對你講的話、跟你的互動,是他的工作、是他的專業,享受就是了。至於那種移情愛上老師的,想想人家是在工作這件事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69.2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90400960.A.5B2.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