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被隱藏的帝國
網誌好讀版:
https://yodalee.me/2022/04/howtohideanempire/
書名 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原書名 How to Hide an Empire: A History of the Greater United States
作者 Daniel Immerwahr
譯者 林玉菁
出版商 臉譜
出版日 2021/03/11
ISBN 9789862358979
故事是這樣子的,不知道多久之前,我看了 udn 烏糞島的章節節錄: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356800
覺得這本書滿有趣的就買了。
看完之後覺得非常值得推薦,全書 530 頁含 77 頁的註解
內容相當淺顯(可參考上方的 udn 節錄)可以輕鬆讀完。
在腦中想一下美國國土的樣子吧。
一閃而過的,多半是那個北美大陸上 48 州,東起大西洋西至太平洋的……
隨便啦不知道什麼形狀(我自己是覺得有點像雞腿排)
然後加上另外兩塊阿拉斯加還有夏威夷(有些人可能連這兩塊都忘掉)
就是我們對美國國土的印象。
其實不止我們,不少美國人可能也是這麼以為(包括動念寫這本書之前的作者)
而這其實與事實相去甚遠,若細數美國海外的領土,至少還要加上
關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美屬波多黎各,更多太平洋上的無人島
最後還有遍佈世界數百個美軍基地。
令人意外的,無論是美國政府有意或無意,這些海外領土卻隱隱約約被幾乎所有人無視
想到美國就只想到美國本土,以致我們在談論美國時
很容易不經意誤判了美國的勢力範圍,以為人家天高皇帝遠但其實人家就在門口。
全書除了引言分為兩個章節:殖民帝國與點畫帝國
兩者以二次世界大戰為界,分別描寫二戰前全力擴張領域的美國
以及二戰後一路放棄海外領地的美國。
綜觀歷史,在二戰前的美國與其他的殖民帝國並無二致
可以盤點一下美國擴張的路上兼併了多少領土:
* 在大陸上持續向西前進,自原住民手中奪取美國中部
* 從法國手中購入路易斯安那等地
* 併吞夏威夷王國
* 在 美墨戰爭 擊敗墨西哥,取得西南方包括加洲等七個洲
* 從俄國手中購入阿拉斯加及多數阿留申群島
* 佔領多數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的小島
* 在美西戰爭擊敗西班牙,取得關島、波多黎各;購入菲律賓,並隨後爆發美菲戰爭。
除了國內領土,其他納入美國管理的地方,在成為美國國土上都遇上困難
基於直到戰後黑人運動才稍稍緩解的種族岐視,下面三項:
1. 在美國全域實施共和主義
2. 維持白人在美國民主中的多數優勢
3. 兼併海外領土(意味著更多不同人種的加入)
只能選兩個,最後美國放棄了共和主義
海外領土成為一種是美國,但不是美國國土的地方
也因為這樣的差別衍生出很多許多複雜的內政問題
如同美國在關達那摩灣設立有刑求的監獄,海外領土不受美國本土勞工法規的拘束
都市規劃不用經過議會或地方社群同意,醫學試驗的倫理門檻也較美國本土更低。
彼時全球的領頭洋大英帝國不同,英國十分自豪稱自己為日不落國: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們樂於接受自己全球領導的帝國地位與名聲。
而為了平衡深植在美國人心那種反帝國主義的想法
美國的做法是直接抹消海外領地的存在,近日剛改編成電影
的百老匯音樂劇<西城故事>裡面就有一句:
> 美國人都不知道波多黎各就在美國
即便直接相關,在提到 1950刺殺杜魯門 與 1954國會槍擊案 時
與波多黎各的關係也被隱去不提。
最大的矛盾就在二戰時上演,無論是美國西岸、夏威夷、關島、菲律賓
夏威夷成為前線,關島和菲律賓落入日軍手中
美國究竟能不能、該不該相信領土上的人民呢?
同時進行兩洋作戰的美國,為何重心是放在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盟友
而不是太平洋彼岸自己的殖民地?
其結果是夏威夷和關島上演關押自己國民的戲碼,菲律賓則在與日軍作戰的同時
也造成菲律賓人民大量傷亡
事後進入馬尼拉的軍隊,則對菲律賓人會用流利英語對嘖嘖稱奇:
軍隊們也不知道菲律賓就在美國。
----
點畫帝國我認為是非常漂亮的一節,二戰時美國在全球出擊,擊敗了德國與日本
如果依照過去殖民帝國的邏輯,美國應當可以把世界許多地方收為殖民地
包括日本、中東、北非、東南亞(認真要說他們可以把全世界收為殖民地),
但相反的,二戰後美國主動放棄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菲律賓
在其他地方也逐漸結束實質佔領,但為什麼?。
箇中因素,當然不會是美國突然良心發現。
原因包括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搭配二次世界大戰將軍事裝備大量散佈到社會裡
使實質佔領的成本大增;另外一個因素則是,過去殖民地可以取得母國所需的物資
投射母國的影響力,但二戰後的情勢改變,導致美國再也不需要殖民地了。
本書用了數章的篇幅,分別論述了美國幾個不再需要殖民地
以及美國投射影響力的方式與結果,包括:
* 化合物:美國再也不需要來自熱帶的產品了,諸如橡膠、 蟲膠、 奎寧、 樟腦
因為有機化合物或替代物從石油化學工業都能生產,美國只需要安頓石油生產國
並且維持貿易路線的穩定,就能源源不絕的生產各種化合物出來
天然產品不是不需要,但不再是必要。
* 物流:在 20 世紀之前,人類其實很不適合移動
傳染病會如割稻草一樣收割掉沒抗體的移居者(就像世界大戰裡面的火星人);
惡劣的天氣能輕易摧毀多數的物資。
上述的化合物其實包含各式的殺蟲劑、藥品、防腐劑等等,透過化合物的保護和物流系統
現在美國可以在一天之內大量移動人員、火力、資源到世界任一角落
也不用海外殖民地保留在地人員。
* 通信:過去各個殖民地與母國的連結是遙遠而鬆散
來回母國的通信可能要數周到數月,大部分的事情要由一個完整的殖民地政府下決定
有了無線通信跟衛星,現在美國對世界的控制是毫無延遲的。
* 基地:不需要殖民地,美國仍在世界各地擁有數量最多的海外基地
這是美國國力的投射節點,包括我們最熟知的沖繩、關島、日本、德國
透過上述的物流與通信,美國確保它的人員物資隨時能投射到世界上
準備好的運事基地上,效果不亞於過去在四處插旗。
除了以上技術的進步,美國的影響力也透過下列兩點得以彰顯:
* 標準:隨著二戰美國大量生產的美國軍備,以及美國對世界各地下的軍需訂單
(例如韓戰之於日本),美國的標準也被推行到世界各地
現今國際標準組織,創立之初有很大一部分的標準來自於美國。
這源自於美國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許多技術的發展前沿。
* 語言:與標準相同的,英文現在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語言
儘管英文的文法與拼音規則亂成一團漿糊;這個推力倒沒有什麼帝國的因素
純粹就是西瓜偎大邊,就像你要看最新的科研成果就要用英文一樣
愈多人使用它的吸引力就會愈來愈強。
我覺得這本可以和另一本類似的書相互比較:
書名 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
原書名 Unfinished Empire: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Britain
作者 John Darwin
譯者 黃中憲
出版商 麥田出版
出版日 2015-01-08
ISBN 9789863441854
未竟的帝國我已經看完許久,但我個人並不推,也沒專門為它寫一篇評論
但它也多次出現在我其他的書評之中。
我個人認為,究竟英國是沒做到什麼,以致於未能成為如美國般全球霸權的帝國
在<未竟的帝國>裡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解答,只是潦草的帶過整個大英帝國的歷史
<被隱藏的帝國>則很漂亮的補足<未竟的帝國>裡的缺陷
清楚的梳理出為何二戰後各殖民帝國都陸續放棄海外殖民地。
----
事實上,帝國不曾遠去,進入 21 世界,也不乏美國海外領地造成的各種政治議題
例如出生於阿拉斯加的參選人馬侃 McCain,是否可被視為美國國民?
參選資格會不會受影響?
而身處海外的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美國的影響之下,帝國這個詞有時似乎有種貶意
但它也是一個中性的詞彙,關乎一個國家如何投射影響力,干涉其他的政治實體
進而取得所需資源或支持的方式。
美國毫無疑問的是個帝國,但即便如此,美國也非常巧妙的將自己的海外領地給隱藏起來
從而隱藏了他的帝國面向, 正視這些海外領地,是正視美國為帝國的第一步。
我相信對臺灣的讀者來說,如果你不曾注意過沖繩其實有美軍基地
在報紙上出現美軍性侵的新聞時會驚訝的話,非常推薦讀一下這本書
很可能會改變你對世界的觀點。
即便你已經知道了,也可以讀一下特別是第二章的點畫帝國
會讓你對美國如何在現今世界參上一腳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248.2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9251763.A.D8D.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