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諸葛亮有評價過秣陵「龍蟠虎踞」嗎?
※ 引述《chordate (にんきもの)》之銘言:
: 眾所周知,今天的南京歷史上常被描述為「龍蟠虎踞」
: 三國演義裡面用這四個字描寫孫權在江東稱帝的偉業
: 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 辛棄疾也有名詞一首用到這個典故描寫
: 念奴嬌
: (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 我來弔古 上危樓贏得 閒愁千斛
: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
: 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
: 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
: 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
: 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 一般都認為這四個字,是諸葛亮到秣陵看到山川發出的評語
: https://zh.wikisource.org/zh/%E8%97%9D%E6%96%87%E9%A1%9E%E8%81%9A/%E5%8D%B7062
: 《吳志》先亂時童謠云:「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歸建業死,不就武昌居。」乃遷
: 都建業。〈案:《江表傳》漢建安中,蜀主曾宿于秣陵,睹江山之秀,勸帝居之。初,張
: 紘謁帝曰:秣陵都,楚威王所置,名爲金陵,地勢崗阜,連石頭。訪問故老云,昔秦始皇
: 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東崗,改名秣陵。今處
: 所見存地有其氣,象天之所會,今宜爲都邑。帝深善之。後聞劉備語曰:智者意同。案:
: 《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 。
: 但是歷史上似乎並沒有諸葛亮到秣陵的紀錄,
: 大家認為這四字成語是怎麼來的?
上面從「《吳志》先亂時童謠云」開頭的這段文字,
看來是出自《太平御覽》卷 156〈州郡部二‧敘京都下〉。
其中「案:《江表傳》」以下的文字,
是「《吳志》先亂時童謠云……乃遷都建業」這段文字的注,
而《太平御覽》這段記載的編寫文士並沒有列出此段注文的出處。
實際上,從「案:《江表傳》」開始至「此帝王之宅」的這段注文,
出自唐代許嵩《建康實錄》卷2,
是許嵩針對孫吳黃龍元年「秋九月,帝(孫權)遷都於建業」所寫的注。
這段注文乃是許嵩的手筆,
可知張勃《吳錄》書中記錄諸葛亮奉命出使而得見秣陵,
許嵩是有看到的。
雖然其他傳世史籍沒相關記載,
但至少張勃《吳錄》有寫到這件事。
由此衍生出的可能有:
1.張勃《吳錄》的記載有誤。
2.許嵩看錯或引用錯了。
3.張勃或許嵩出於某種原因而編造此說。
4.諸葛亮出使而得見秣陵並發出感嘆,確有此事,
只是其他文獻沒記載到,
唯獨在張勃《吳錄》書中把這件事記錄下來。
如果諸葛亮的確曾經奉使至京,
最可能的時間,
大概還是赤壁戰前諸葛亮隨魯肅前去見孫權那段期間吧。
雖然一開始諸葛亮是到柴桑見孫權,
但之後孫權是否仍持續待在柴桑、何時離開柴桑,
卻沒有明確記載。
可能是孫權在聽過了諸葛亮的話之後,
便東返至京召集群臣諸將仔細共議大計,
諸葛亮也跟著孫權至京並路經秣陵,
嗣後才隨魯肅、周瑜、程普等又移動到柴桑屯軍處,
並在完成使命後返回劉備陣營。
會不會是這樣呢?
還是說,
諸葛亮歎秣陵「龍盤」、「虎踞」,
其實只是個美麗的誤會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71.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YanYi/M.1729538462.A.AAF.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