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歷史沒有假設、但結局相同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 「北方到底經濟有沒有南方強」,這個傳統通說,很可能是非常有問題的
: 先講結論,在缺乏像GDP這類客觀統計資料的前提下,將難以認定三國時代
: 南方與北方,誰的經濟發展孰更優孰更劣
在哈佛商學院經濟複雜度的研究裡,拿來當關鍵指標的就是出口品
哪個國家出口的產品愈複雜,他們經濟就愈複雜=社會就分化得愈複雜=經濟社會就愈強
這個方法可以簡單克服第三世界國家缺乏統計、統計有問題的狀況
所以基本格局是這樣的
蜀的蜀錦是高級紡織業,是二級產業、有能力創造外匯的外貿出口品
吳的造船是製造業,也是二級產業,吳的製鹽業也遠比魏多、大
而從沒聽過魏有什麼複雜與高級的二級產業,所有的記載都是田與農業事務
甚至北方連一級產業的穩定都一直很有問題,從東漢末以來,
就充滿著勞動人口不足,生育率不斷降低,人荒田荒的記載
所以人均GDP,蜀與吳一定比魏強,經濟與社會的複雜程度,也一定是南方比北方強
這是完全不需要懷疑的事情
只是GDP總量,全部加起來,蜀吳魏誰比較多,則不太能夠確定而已
通說把戶口直接簡化成國力,然後論述魏三分天下有其二,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可以均勢這麼久,現實的實驗室就告訴你,國力實際上可能就是1:1:1
而且由於五十年內蜀漢長期是進攻方
很可能魏蜀吳實際上是 1 : 1.1 : 1
蜀還多一點點之類的,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兼併是普通商業行為,不一定與經濟社會發展有負向關係
反之,規模經濟的誕生,反而更有可能對經濟發生正向關係
兼併產生地方勢力只妨礙中央與官僚的利益,並不妨礙國家整體的利益
而,兵役與勞役,就一定是破壞經濟與社會的收割機
因為
1.降低組織資源=破壞社會結構(人長期不在居住當地,地方分工發生變化)
2.降低生育率
3.降低技術
顯然北方的趨勢,就是有某種經濟與社會的破壞機,而且是三國裡破壞力最強的
而且不是魏晉才開始,是更早在東漢末才開始
所以這個機器(系統、體制)名義上滅了三國,卻在短短時間馬上就自滅了
表示這個機器(系統、體制)就是不斷「透支」資源在運轉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8.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72970558.A.DF3.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