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歷史沒有假設、但結局相同
※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 推 evilraistlin: 這個議題感覺挺有趣的 只是沒有什麼資訊可以參考吧 01/08 14:29
: 真正有意義的訊息都在別的領域別的地方
: 你如果在別的領域取得足夠的訊息,現有的史料,你可以解讀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而且訊息量會遠比現在的兩岸史學界或任何界大得多
: 首先經濟學原理有很多物理定律一般的東西,但真正能夠駕馭的人很少
: 比如有版友把土地兼併誤判成經濟變差的訊號
: 但其實經濟學原理根本沒這種事,規模經濟是很好的現象
: 所以史料裡所有土地兼併的訊息,要不是不是重點,就是因果關係在其他地方
又在亂用經濟學=.=
土地兼併要達到規模經濟
是需要有大規模的水利基建或農業技術進步才行
在古代
這都是國家力量才有辦法做到
因此在古代中國過度的土地兼併
往往代表〝權力尋租〞達到鼎盛
〝權力尋租〞
是制度的無效率體現
會壓制生產力成長、妨礙生產力進步
正常國家自然要限制權力尋租的發生
一個國家的權力尋租越興盛
代表政府的統治力量越薄弱
政府的餘裕越小
應對天災人禍的能力越差
所以土地兼併鼎盛
代表政府力量很衰弱
一有動盪
天下大亂
雖然歷代的統治者沒學過經濟學
但經驗法則告訴他們土地兼併會動搖統治基礎
一定要大力打擊
不要再亂用經濟學了
: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叫「組織資源」
: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社會結構的長期穩定程度」
: 社會結構愈長期穩定 = 組織資源愈多愈強 = 技術累積愈高 = 經濟愈好
: 這幾乎是恆等式一樣的公式
: 為什麼,以蜀錦來舉例
: 蜀錦是高級紡織業,而且是專門行業,有技術積累的行業
: 這意思是:
: 1. 他們是完全不事農業生產的
: 2. 社會的農業已經安定到有餘糧供給這些不事農業生產的二級產業
: 3. 社會有穩定的消費者,可以消費蜀錦這種高級品
: 一定是先有內需,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產業才會擴大、分化、積累
: 4. 他們的社會穩定已經跨了幾代,所以才會產生專業分工與技術流傳
: 再來第二個重要訊息是他有沒有出口競爭能力
: 蜀錦的紡織業,和魏的廢物紡織業,一看就是完全不同技術層次的東西
不要脫離歷史談生產=.=
蜀錦之強恰恰是政府維持的結果
在秦攻占蜀地之後
蜀地工官就是直屬中央
蜀地的漆器、金銀器跟紡織業都是中央財政負責
當然能不事農業生產
你也太貶低曹魏的紡織業
他們一樣繼承漢的織室與服官
故時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
蜀廣漢主金銀器,歲各用五百萬。
三工官官費五千
萬,東西織室亦然。
(漢書‧貢禹傳)
曹魏的紡織不弱
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剡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
荅汝所獻貢直。
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剡五張、白絹五十匹、
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鈆丹各五十斤,
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
(三國志‧倭人傳)
曹魏不是造不出來,只是數量太少
曹魏太窮,沒法像蜀漢一樣大量生產
量少價就貴
: 因為魏的有錢人會千里迢迢買蜀錦,但貿易路線不會反過來
: 這表示同樣的東西,蜀做得出來,魏做不出來,所以蜀的技術比魏高
: 再經由上面1.2.3.4.的規律,可以得知,蜀的組織資源、技術、社會、經濟
: 在人均上,一定比魏強
: 這不是一個孤證,因為魏的組織資源明顯比較差,這個後面會再提
: 所以光「出口」這件事,就能完全證明技術能力的高低排序
不要亂用
: 但是,組織資源是生態系的概念
: 破壞的生態幾乎不會回復
: 因為產業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不是顯性知識
: 最好的理解概念是打籃球
: 打籃球是不能用書本教的,只能在團體裡面競爭、練習、傳授
: 所以一群會做蜀錦的工人,如果被流民屠殺光了,這裡的產業技術是永遠不會恢復的
: 就失傳了
: 大型屠殺戰亂=組織資源的毀滅=生態系的毀滅
: 注意這個毀滅是「永久級」的
: 所以,從東漢末開始,被黃巾之亂搞得特別嚴重的地區、爆發區
: 或是產生過大屠殺的地區,你都可以直接懷疑,他是組織資源嚴重荒漠化的低技術地區
: 而這個懷疑又會和很多線索聯繫起來
: 例如黃巾之亂和徐州大屠殺都是發生在北方
: 而蜀錦這種產品,都是南中往北方出口,而不是北方往南方出口
: 這就不斷加重了北方其實沒什麼經濟實力的證據
又隨便亂講
恰恰相反
因為北方人口多並且是政治跟經濟中心
權力尋租越嚴重
貧富差距越大
不滿的積累爆發強度自然比南方大的多
: 另外有一些版友舉鹽鐵業例子來證明北方經濟實力很強
: 這基本上一定是搞錯重點
: 鹽鐵業就是漢武帝以來,發明的國家徵稅收割機
: 因為鹽鐵,第一是低技術產業,很簡單,不是什麼高級技術
: 第二,他是民生必需品
: 所以國家機器只要佔領控制這個產業,把他國有化
: 他只要賣得貴,就可以收割民間財富
: 他只要缺錢,就把鹽鐵賣到極限,民間財富就會被榨乾
: 這比徵稅成本低太多了
: 所以鹽鐵業並不是經濟強的證據
: 反之,魏的國營鐵業記載很多,那強化了魏是一個組織資源破壞機、
: 大型收割機的證據
蜀漢的國營事業比曹魏更大......
: 其實你放大到整個中國歷史來看,整個邏輯都是完全連貫的
: 甚至現在的河南,都是做組裝iphone這種超低級技術活,駐馬店十個有九個騙
: 而江南從東吳開始,或是其實更早,算到秦漢都可以,社會結構一直就是最穩定的地區
: 所以才會「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因為楚國人組織資源最強,最團結
: 被壓榨過度的秦本土反而因為組織資源沙漠化,兩代就自滅
: 六朝之後,江南一直是漢魏文明的最後正統
: 就算被遊牧民族破城,第一期中華文明毀滅之後
: 一千年的時間,中華的格局,都是江南是最重要的經濟生產區
: 而北方基本上扮演流寇與強盜的角色,提供武力,南方提供錢
: 這整個邏輯規律都是完整連貫的
那是因為中國南方本來在農業開發就比北方有優勢
當北方把生產技術開發帶到南方
南方經濟掘起就不可逆的優於北方
中國北方是農業好開發,上限不高
南方是不好開發,上限高
這是地理環境決定
什麼時候南方的社會結構穩定了?
是因為秦漢時期北方人口多破壞大
南方人口少,或者說政府能管的地方小
中央政令難以下達
要經過長久開發
南方才慢慢一點一點被漢文化同化
看孫吳處理山越問題處理多久
就知道南方的統治力有多薄弱
不要把中國的政治疆域全視為同一統治強度
根據與中央的遠近跟環境
統治強度差別巨大
什麼中國自古疆域
那是政治話術
不是歷史事實
: 所以另外有一個版友說青州產業技術很好
: 我敢說你絕對看錯史料或解讀錯史料
: 技術很好的地方= 社會穩定
: 但青州就是黃巾之亂的中心
: 那裡從西漢七國之亂之後就已經愈來愈不太行了
: 會爆發黃巾之亂,大家都沒工作做沒飯吃,只好去當青州兵流氓的地方
: 怎麼可能會有什麼長期的技術積累,這就是反物理規律的
曹魏技術底蘊比孫吳強多了
曹魏的技術明明只比蜀漢弱一些
被你貶的一文不值
應該說蜀漢的立國國策就與其他兩國差異巨大
很早就軍隊財政化、經濟貨幣化
才造就蜀漢的社會穩定度比其它兩國高
技術在此時只是次要原因
而不是主要原因
蜀漢經濟搞的好
社會穩定度當然高
最主要還是經濟問題
而不是技術問題
: 所以基本上就是這樣
: 現在的訊息早就夠了,缺的是解讀的能力,也就是框架
: 框架不對,就是你戴的眼鏡不對
: 你戴的眼鏡不對,很明顯的東西,你也會看不到,這就和濾光的原理是一樣的
這句話送還給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105.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74359152.A.10F.html
留言